做為全球的一份子,京元電子集團致力於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及污染預防。並制定環境政策作為遵循依據,政策均於對外網站公布(https://www.kyec.com.tw/zh-tw/Policy)。目前京元集團於全球之生產據點均已通過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驗證,同時未來預計將持續擴大ISO 14064與ISO 50001之認證範疇,通過之環境管理相關系統如下,管理系統除遵循PDCA模式進行持續改善外,也會努力提升管理系統執行績效,期許能對全球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環境管理系統涵蓋廠區說明 |
||||||
管理系統 |
京元電子 |
京隆 |
震坤 |
涵蓋率 |
||
新竹廠 |
竹南廠 |
銅鑼廠 |
||||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 |
完成 |
完成 |
完成 |
完成 |
完成 |
100% |
ISO 14064 溫室氣體查證 |
完成 |
完成 |
完成 |
完成 |
完成 |
100% |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 |
完成 |
完成 |
完成 |
完成 |
完成 |
100% |
ISO 46001 水資源管理系統 |
完成 |
完成 |
完成 |
- |
- |
60% |
2024年度京元集團能源總消耗量為3,280,382.62十億焦耳(GJ),非再生能源占98.01%、再生能源占1.99%,能源密集度為88.66(GJ/每百萬元營收)。本公司能源消耗以外購電力為大宗,占總能耗97.31%,故於後續節能規劃上,將以降低電力及擴大再生能源使用為主要目標。2024年本公司能源密集度較2022年及2023年增加,主要為各廠區持續擴增產線; 並因應產能需求提升機台稼動率,導致相較於2023年的用電量大幅上升,故2024年本公司能源密集度較高。
京元集團能源消耗分析表(單位:十億焦耳GJ)
註1:台灣熱值採用經濟部能源局公告之熱值,將能源使用量乘上單位熱值並換算為十億焦耳(GJ),計算出能源消耗量。
註2:中國燃料熱值依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進行推估計算;車用汽油密度則使用中間值計算。
註3:蒸氣僅京隆及震坤(KLT&ZKT) 使用,故採中國熱值換算,1 噸蒸氣約等於2.77712GJ
註5:截至報告年度太陽能自發自用廠區僅包含京隆(KLT)。
註6:截至報告年度外購再生能源僅京元(KYEC)
註7:本公司屬於工廠性質產業故選用百萬營收為密集度分母。
為了提高本公司能源使用效率,京元集團以2020 年為基準年,為將節能觀念內化至組織內所有能源使用單位,公司內部將節能目標由往年的節電率1% 提升為1.5%,本公司透過內部能源規劃指引、能源管理標準,於節能規劃設計將耗能設備的效能標準納入做為日後變更的優先選擇,以汰換老舊設備,增強單位能源使用效率,中期目標於2030年累積節電7,500 萬度,截至報告年度已累積節電6,119萬度。本公司於2024年共展開38項節能專案,共可節能45,973.0553GJ,主要之節能策略為汰換高耗能設備為節能設備及提升設備能源使用效率,且為導入低碳製程;在2024年規劃以自動化方式調控機台進入節能模式,於機台待機一定時間時以程式控制將機台加熱器等元件進行關閉,降低機台待機時間非必要運轉元件之耗能。
2024年京元集團各廠區節能專案
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的行動規劃,2022年8月京隆(KLT)及2024年1月銅鑼廠區已分別完成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建置並發電(僅京隆(KLT)為自發自用);竹南廠亦規畫於2026年將完成太陽能光電設施的建置。此外京元(KYEC)透過外購之再生能源轉供,2024年已使用1,575萬度之再生能源;佔京元(KYEC)總用電量2.37%,目標在2025年時達總用電量10%;2030年時達總用電量20%;2040年時達總用電量35%;2050年時達總用電量100%,本公司以持續精進綠色生產績效為重要之關鍵行動。
溫室氣體排放量分析表(單位:tCO2e)註1:2022年起涵蓋範圍等同京元集團合併報表之所有母子公司
註2:2024年京元(KYEC)採用GHG Protocol盤查標準;京隆&震坤採用ISO 14064-2018盤查標準
註3:京元(KYEC)包含台灣三個廠區及美國、日本及新加坡辦公室。
註4:2022年京元集團皆採用ISO 14064-2018盤查標準; 盤查範圍包含類別1~4,因2024年起京元(KYEC)改為採用GHG Protocol盤查標準,故將2022~2023年京元集團類別3~4 數據合併至範疇三。
註5: 我們採用排放係數法計算,京元(KYEC)排放係數來源為行政院環境部最新公告之「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 版本);京隆&震坤排放係數來源為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2019修訂版),GWP皆採用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之數值。活動數據來源包含工程計算、質量平衡、其他佐證文件。
註6: 本公司無來自生質燃燒或範疇一全氟氣體之排放量。
溫室氣體減量
京元集團於2022年因首年完成集團之溫室氣體盤查,故改變基準年為2022年,目標於2030年相較基準年減少15%排放量,我們採取以下的行動措施,並定期追蹤成果績效:
減排行動A:購買再生能源、碳權,2024年透過購買再生能源,共減少7,466噸範疇二排放
減排行動B:執行廠內各項節能專案,並將既有冷媒替代為環保型冷媒
減排行動C:各廠區屋頂增設太陽能發電系統
減排行動D:持續將廢棄物處置由焚化轉成再利用形式,例:廢空桶
減排行動E:持續進行綠色運輸減碳,2024年起與廢棄物清除商合作; 透過廢棄物壓縮減容處理可減少清運車趟,預估未來每年可減少6,000噸範疇三排放
減排行動F:評估低碳包材使用;輔導供應商進行碳足跡盤查
我們採用能源管理系統的節能行動計畫進行計算改善前後之量測用電量,將2024年總節電量( 千度)*0.474(113年能源署公告電力排碳係數),計算出京元集團因節能行動而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6,403 tCO2e,主要減少的排放類型為範疇二。2024年京元集團透過外購再生能源,共可減少7,466 tCO2e,主要減少的排放類型為範疇二。
三、水資源管理
水資源風險管理
全球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影響全球水資源與企業營運,例如洪水帶來嚴重水災導致機具泡水無法運作、乾旱對農產品帶來嚴重威脅等;此外,若未妥善處理排放水,亦可能影響生態環境或在地居民健康。因此京元(KYEC) 透過ISO 46001水資源效率管理系統進行水資源管理,以節水製程設計為標準,並藉由廢水回收再利用,讓每滴水的使用發揮最佳化,減少自來水用量。各單位成立節水推動組織、繪製廠區水平衡圖、定期審視與查核用水變化、定期針對廠內設施進行效能確認,與汰換耗水之器具避免浪費。
水資源數據概覽
2024年京元集團總用水量為3,235.436百萬公升,其中50.9%為製程廢水回收再利用或水處理系統循環使用之回收水量,共計980.670百萬公升;總取水量為2,254.766百萬公升中皆屬於淡水,以取自第三方的水為主。年度總總排水量為523.954百萬公升,總耗水量為1,730.812百萬公升,相較於2022-2023年因各廠持續導入回收系統,故有逐年下降趨勢。
水資源數據總覽(單位:百萬公升(千立方公尺))
註1:回收百分比= 回收水量÷ 所有地區總取水量
註2:回收水量= 回收系統、雨水回收、純水再利用
取水與再利用
京元(KYEC)最主要之取水來源為自來水。2024年總取水量為2,254.766百萬公升,取水量與前一年持平,單位營收取水密集度( 包含雨水)低於前一年11%,已達較基準年2020年降低4%的節水目標。京元集團2024年各廠區共推動7項節水行動方案,銅鑼廠建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冷卻水塔廢水回收,以確保回收水質符合廠內回收標準,使水回收循環利用及符合銅鑼科學園區納管標準。京元集團以具體節水改善方案持續落實日常節水與廢水回收再利用,致力達成水資源使用效益最佳化。
四、廢棄物監管
廢棄物衝擊評估
本公司參考國內外環境衝擊報告,以生命週期各階段(原物料開採、生產製造、銷售配送、產品使用及廢棄處置階段)為考量,鑑別組織內部與價值鏈上下游因營運活動所產生的廢棄物,並評估廢棄物可能對環境及社會的衝擊,據以繪製出本公司的價值鏈與廢棄物衝擊脈絡圖。
本公司產生的廢棄物包含有害及非有害事業廢棄物,主要以廢塑膠混合物、廢紙混合物、無機污泥等廢棄物為大宗,我們因應各類廢棄物的潛在衝擊制定相對應的管理措施,由廢棄物管理單位定期監督及評估施行成效,減緩或避免對組織內部或外在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廢棄物管理政策
本公司以環境政策為方向,設定各項減廢目標,持續推動綠色環保產品並優先採購,並定期檢視各項目標達成狀況,在近年的努力下,已將廢棄物再利用率從2020年的80.4%提升至85%,持續找尋再利用之機構,並規劃在2025年將廢液及廢鋁箔袋由焚化處理轉換為回收再利用,達到廢棄物資源再利用之目標。
京元集團廢棄物管理策略及目標
廢棄物清運處置
本公司2024年產生之廢棄物總量為3,252.07公噸,其中有害事業廢棄物為273.95公噸,佔8.4%;非有害事業廢棄物為2,978.12公噸,佔91.6%。本年度廢棄物產生量較2023年減少8.6%。
除了致力從源頭減少廢棄物量外,為提升既有廢棄物資源價值,京元集團在符合當地法規及現有可行的技術下,盡量採用再生利用、再使用等回收方式處理,讓廢棄物資源能夠達到最有效的利用。2024年本公司16%有害事業廢棄物及85.4%非有害事業廢棄物係採用回收方式處理,佔年度廢棄物總79.6%。
▼事業廢棄物產生、處置中移轉及直接處置總表(單位:公噸)
註:有害及非有害之分類方式係依照各據點當地法規而定。
UL2799廢棄物零填埋驗證
本公司自112年度推動UL2799廢棄物零填埋驗證,透過回收、再利用、堆肥等方式處理,來達到廢棄物轉資源化的永續目標,竹南廠及銅鑼廠實現「100%廢棄物轉化率」。
很抱歉,本網頁不支援IE10以下瀏覽器